心电监护设备自主创新能力逐渐提升
医药网5月22日讯 心电监护是监测心脏电活动的一种手段。普通心电图只能简单观察描记短暂的心电活动情况,而心电监护则可通过显示屏连续观察监测心脏电活动情况,能够适时观察病情,提供可靠的有价值的心电活动指标。心脏监护系统种类很多,包括心电示波屏、记录装置、心率报警和心律失常报警等几个部分,可持续监测心率和心律的变化。心脏监护装置可以是单独一台主机,也可多台分机组成网络,设置总监护站;可以是导线连接,也可以通过无线遥测。
心电监护设备技术壁垒高,全球高端技术主要掌握在美国、德国、荷兰等少数发达国家手里,我国行业起步较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产品主要以中低端为主。但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以及医疗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心电监护设备的制造技术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且在某些指标性能上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如广东宝莱特医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生理信号算法、参数模块、整机技术方面已经达到第一板块水平,其研制出的带显示可独立使用的多参数插件模块技术是国内唯一,填补了我国监护仪生产企业在该领域的空白。
市场规模
心电监护设备广泛应用于临床,是医院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同时也是医护人员实施诊断、治疗、护理和抢救的重要监护系统。2015年,国内心电监护设备市场规模为67.25亿元,2017年增长到81.86亿元。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刺激了患者对高端心电监护设备的需求。另外,我国心电监护设备生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逐渐从常规产品转向高端产品领域。因此,我国高端心电监护设备的市场份额呈逐渐上升趋势,2017年我国高端心电监护设备的市场份额为58.7%。
2015~2017年,我国心电监护设备进口规模不断增长。2015年,我国心电监护设备进口量为5.73万台,2017年进口量增长至6.50万台。国产心电监护设备价格优势明显,因此在全球市场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力。2015~2017年,我国心电监护设备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其中2015年出口量为31.28万台,2017年增长到42.17万台。
行业特点
心电监护设备具有以下行业特点:
一是行业技术壁垒较高。心电监护设备是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高技术产业,基础领域涉及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生物化学、临床医学、精密机械、光学、自动控制、流体力学等方面。心电监护设备行业将传统工业与生物医学工程、电子信息技术和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等高新技术结合,综合了各种高新技术成果,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因此国内具有独立研发生产能力的企业较少。
二是资金投入大。心电监护设备对加工、检验设备及工艺要求较高,前期一次性投入较大。此外,心电监护设备技术含量较高,产品开发周期较长,从研发立项到产品上市需要通过设计、试制、检测、临床试验、注册审批等步骤,一般需要3~5年时间。目前心电监护设备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新产品研发是企业发展的支柱,也需要持续、高额的研发投入。
三是市场集中度高。心电监护设备行业壁垒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进行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外资企业及国内大型企业凭借强大的资本实力、丰富的医疗器械产品种类和广泛的销售渠道,在我国心电监护设备市场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其中飞利浦、迈瑞、通用电气三家企业占据了60%以上的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较高。
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增加,心电监护行业市场需求也不断增长。尤其是老龄人口的增加带动了我国心电监护设备需求的快速增长,因为老年人疾病较多,身体抵抗力差,是心电监护设备的主要需求群体。近年来,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和农村医疗保险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条件逐渐改善,这也带动了患者对心电监护设备的需求。2015~2017年,我国心电监护设备供给和需求规模都保持快速增长。2015年,心电监护设备供给规模为87.9万台,需求规模为87.2万台;2017年,心电监护设备行业供给规模增长至109.3万台,需求规模增长至108.4万台。整体上,心电监护设备供需基本平衡。
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改善医疗环境,并鼓励医疗器械企业加快技术研发,提升医疗器械国产化比例。因此,我国心电监护设备行业发展政策环境较好,有利于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心电监护设备属于高端医疗器械,是国家重点发展产业,未来将会获得更多的政策扶持。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将逐渐提升,高端市场的市场份额也将不断提高。随着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心电监护设备的需求会得到进一步释放,未来发展前景广阔。预计到2021年,我国心电监护设备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23.3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