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一旦发生,需要终身管理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一旦发生,需要终身管理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一旦发生,需要终身管理。而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是不是只关注一个血压值就够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高血压是心血管综合征,即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除血压升高以外,其增高的血压会损伤到其他器官系统,因此,高血压患者的诊治就不能只关注血压水平,还要关注到高血压可能造成的靶器官损害问题,及早预防、发现并处理。
那么,除了关注血压外,还要关注哪些指标呢?
与心脏相关的指标
高血压可以引起左心室肥厚、冠心病、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除了有相应的临床表现之外,心电图可以帮助发现左心室肥大及频发的心律失常;心脏彩超可以动态地观察心腔内结构、心脏的搏动和血液流动,有助于评估心脏功能,是诊断心功能不全的可靠的非创伤性检查;B型脑钠肽有助于发现早期心力衰竭的患者,还可以评估心衰患者的预后。
因此,高血压患者初诊时要进行心电图检查,以后至少每年复查一次。而根据患者心脏功能的实际情况,选做心脏彩超和B型脑钠肽检查。
与内分泌代谢相关的指标
1. 体重指数(BMI)与腹围
超重与肥胖和高血压发病率关联最为显著,其中腹型肥胖又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生率,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推荐将体重控制在健康范围(BMI=18.5~23.9kg/㎡,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在高血压随访过程中,建议初诊时记录体重、腹围,计算BMI指数,之后每季度跟踪体重和腹围的变化。
2. 血糖
糖尿病是心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较非糖尿病增加2倍以上,而高血压患者存在糖代谢异常也十分普遍,约18%的高血压患者合并糖尿病,约1/2到3/4的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因此,高血压患者特别是伴有超重或肥胖的人应每年检测血糖一次,有条件的最好加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因仅凭空腹血糖检测还可能会使约1/4的糖代谢异常被漏诊。
糖代谢异常的标准
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6.1~<7.0mmol/L;
糖耐量减低:75克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7.8~<11.1mmol/L.;
糖尿病:任意时间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0mmol/L,或75克葡萄糖负荷后 2小时血糖>11.1mmol/L。
3.血脂水平
血脂异常会导致血液中多余的脂类物质沉积到血管壁,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大约一半的高血压患者伴有血脂异常, 反过来也一样,约一半的血脂异常者也伴有高血压。
临床上检测的血脂项目主要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早发现血脂异常并采取干预措施十分重要,可以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逆转或消退。由于血脂异常没有症状,必须通过化验血才能发现。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建议每年化验一次血脂。如果发现血脂异常,建议再做一个颈动脉超声检查,颈超通过显示血管中膜是否增厚、有无斑块形成以及是否有血管腔的狭窄等情况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从而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程度。如果已经开始调血脂治疗,应至少每年做一次颈动脉超声。
与肾脏相关的指标
1. 尿蛋白、肌酐
如果高血压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会引起肾脏疾病的并发症。合并肾功能障碍的患者,肾功能恶化和高血压相互加剧,形成恶性循环,进而高血压状况往往较难控制。因此,高血压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肾脏功能的评估,每年至少检查一次尿常规、血肌酐,如果发现肾脏功能异常,应及时转诊肾脏内科专科诊治。
2. 尿酸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调整,高尿酸血症发病率越来越高,男性血尿酸水平>420μmol/L(7mg/dL),女性血尿酸水平>357μmol/L(6mg/dL)即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会引发痛风,尿酸升高的同时也会引起肾功能不全、动脉硬化,因此,每年也至少要有一次尿酸的检查。
与大血管相关的指标
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增快是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强预测因子,踝臂血压指数(ABI)能有效筛查和诊断外周动脉疾病、预测心血管风险。
与眼底相关的指标
视网膜动脉病变可反映小血管病变情况,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的眼底镜检查尤为重要。因此每年至少要做一次眼底检查。近来采用的眼底检查新技术,可观察和分析视网膜小血管的重构病变。
与神经系统相关的指标
头颅 MRA 或 CTA 有助于发现脑腔隙性病灶、无症状性脑血管病变(如颅内动脉狭窄、钙化和斑块病变、血管瘤)以及脑白质损害,但不推荐用于靶器官损害的临床筛查。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诊断脑血管痉挛、狭窄或闭塞有一定帮助。目前认知功能的筛查评估主要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