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
更新时间:2019-07-16 14:43:11 关键词:移动医疗
在很多人眼里,只要是互联网和计算机结合医疗和健康的案例,统统都被称作“移动医疗”。梧桐会的文章将医疗信息化(HIS)、移动健康、健康信息传播、可穿戴健康设备等与移动医疗进行了区分,那么我们该如何准确的定义移动医疗?
移动医疗的概念是从何而来的?
有人会问“mobile health”为什么翻译过来就成了“移动医疗”,为什么不是“移动健康”?简单的说,最早提出的人默认是指“mobile healthcare”。
根据维基百科上的资料,帝国理工学院Istepanian Robert教授在2005年第一次提出mhealth的概念,当时的用词就是healthcare,”emergi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 technologies for healthcare”。 2010年美国移动医疗峰会上对mhealth给的定义是“通过移动设备提供的医疗服务”,在美国,对于mhealth和ehealth的定义的争论也还在不断持续。
美国的mhealth领域,不可避免的话题还有2010年创立的Rock Health,一个专注于孵化移动医疗创业公司的孵化器,每年发布移动医疗领域的创业投资报告,已经被认为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最新的一期的2014年中报告预测今年相关领域的投资将再创历史记录。
在HIMSS举办的2012年美国移动医疗峰会上,时任美国NIH院长Francis Collins发表了题为“移动医疗的使命”的主题演讲,文中提到“移动设备提供了不可思议低成本和实时的方式,用于评估疾病,运动,影像,行为,社会交往,环境毒素,代谢产物和一系列生理变量,移动医疗技术可能在生物医学研究的创新中被高度使用”。Collins先生是一位忠实的移动医疗实践者。
国内移动医疗的发展
国内的移动医疗概念基本是在2011年提出的,
2011年3月, 好大夫发布其iphone版app,
2011年11月,春雨掌上医生上线,
2011年12月,丁香园健康互联频道开始发布专题文章,
2012年上半年杏树林等一批移动医疗初创企业产品开始上线,
2012年下半年针对单科领域的移动医疗产品开始出现,
2013年上半年移动医疗开始进入媒体的视野,出现一大批创业公司,
2013年下半年开始成为投资热点,
2014年不断有开始有跨领域的公司进入移动医疗领域
国内移动医疗的产品有哪些细分领域?
最狭义的移动医疗是Sensor+App+Serive(SAS)的闭环,借助最新的传感器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效率,将优质的医疗服务通过互联网延伸。强调提供医疗服务,是医疗资源通过智能移动设备的一种辐射。
按照目前的产品,国内的移动医疗可以大致如下进行划分:
第一类:医生工具
此类App通常包括患者病历管理、药品信息、临床指南、前沿的医学咨询等,能够在医生的日常工作给予帮助。
第二类: 自诊问诊平台
此类App形式包括患者自诊或预诊、医患沟通平台、患者互助平台、签约私人医生等,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为普通人和患者提供帮助。
第三类: 单科领域
此类App关注某个疾病的单科领域,根据疾病的特点借助移动互联网将医学上的帮助提供给患者,目前常见的领域包括牙科、心血管、糖尿病、呼吸疾病、皮肤疾病、孕期等等。
第四类: 硬件结合
此类App的用户通常需要购买专用的硬件,用户测量生理信息将通过App自动记录下来,血压、血糖、心率、体温、尿液信息等指标是目前。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移动监护仪,远程胎儿监护等设备,也能够通过App将信息及时发送给患者和家人,此类产品一般是医疗器械公司在移动医疗领域的尝试。
第五类:医联平台
此类App通过主要由政府或医疗机构委托第三方开发,通常包含挂号、预约、查看医院内的信息、查看化验单等功能。此类平台目前出现与微信、支付宝等结合的趋势。
第六类:医药电商平台
此类App提供完善的药品信息、药品使用说明、病症查询,并且能够基于用户的地理位置推荐药品购买服务,也包括目前国内最大的几家电商平台。
我们尝试将这些不同的产品进行分类,但是有互相重合的情况,如上提到的最狭义的移动医疗的闭环形式一定是每个企业希望探索的方向。最近,我们也不断看到类似的例子。有不同环节相互整合的,例如“ihealth”和“春雨”的合作,将测量的人体生理信息与医生咨询相结合;也有延伸服务边界的,例如“康康买药”改名“我的康康”后,先进行病情的描述,然后推荐用药,继而推荐附近的药店。
最后,既然讨论“移动医疗”,我们始终无法绕开“医疗”,美国FDA已经发布正式移动医疗类App监管条例,如果一个真正用于医疗的App,请尊重“医疗“的规律,不要言必称“颠覆医疗”,现代医疗体现可不是一天建立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