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心电图机MAC5500HD优缺点|心电图机产品参数
更新时间:2024-07-04 10:08:08 关键词:GE心电图机MAC5500HD
GE心电图机MAC5500HD以其性能、强大的分析能力和便捷的操作体验,成为了众多医院和诊所的心电图诊断选择。技术特点与优势采样率与准确性:MAC5500HD具有越高的采样率,能更准确地检测起搏脉冲信号,减少对已植入起搏器的患者的错误治疗风险。
技术特点与优势
采样率与准确性:MAC 5500HD具有越高的采样率,能更准确地检测起搏脉冲信号,减少对已植入起搏器的患者的错误治疗风险。
分析软件:结合12SL分析软件,提供一个可进行起搏信号检测的心电分析系统,能检测并报告潜在的起搏心律,提高诊断准确率。
心电信息管理系统:MUSE V8心电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专用通道,对起搏器脉冲进行注释,区分起搏器脉冲和普通心电图信号,提高诊断效率。
采集模块:CAM HD采集模块减少噪音和伪差,提供更清晰的数据,减少因心电信号质量差而重新采集心电图的风险。
个性化危机值设置:帮助临床医师快速区分及诊治危重患者,减少人工识别危机值导致的重复劳动。
产品参数
心电信号处理:
ECG输入方式:前置模数转换盒
ECG输入通道数:同步采集标准15导联(标配)
采集终端操作:采集盒可控制系统采集、打印等操作
输入阻抗:≥10MΩ
频率响应:0.01-150Hz(-3db)
采样率:4000sample/Channel/s
抗干扰滤波:具有交流滤波、肌电滤波、漂移滤波功能
显示与记录:
显示信息:15导联波形、菜单、心率、病人姓名、ID号、导联选择、走纸速度、增益、滤波器、时钟、导联脱落等
记录方式:热敏式点阵打印机、床旁控制心电图打印
走纸速度:5、12.5、25、50 mm/sec
分辨率:垂直1000dpi;水平200dpi
记录纸规格:A4格式,折纸连续记录通道数3, 6, 12, or 15,用户可选
其他特点
电源:支持交流电源(100 to 240 VAC)和直流电源(充满电后持续监测6小时)
环境指标:
操作温度:10 至 40℃
运输存储温度:–40 至 70℃
操作湿度:15% to 95%
运输存储湿度:20% to 95% RH
基本配置:包括主机(尺寸:94×381×351,重量:含电池6.8Kg)、14根导联线等
价格与购买
价格MAC 5500HD的单价为196000元/套
购买方式:建议通过有资质的医疗器械经销商或制造商进行购买,并咨询新的价格信息。
GE心电图机MAC5500HD凭借其先进的技术、丰富的功能和便捷的操作。GE心电图机不仅为医疗工作者提供了强有力的诊断支持,更为患者带来了更加安全、舒适的诊断体验
相关问答:
问:GE的这款心电图机MAC5500HD的优缺点是什么?
回答:GE的心电图机MAC5500HD作为一款先进的医疗设备,具有一系列显著的优点,同时也存在一些可能的缺点。以下是对其优缺点的详细分析:
优点
高采样率与准确性:
MAC5500HD具有高的采样率,能够更准确地检测起搏脉冲信号,这对于已植入起搏器的患者尤为重要,因为它能减少错误治疗的风险。
先进的分析软件:
结合12SL分析软件,MAC5500HD为临床提供了一个可进行起搏信号检测的心电分析系统。该软件的起搏心律分析功能能检测并报告潜在的起搏心律,从而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
直观的心电信息管理系统:
MUSE V8心电信息管理系统为MAC5500HD提供了一个专用通道,可以形象直观地对起搏脉冲进行注释,更清晰地区分起搏脉冲和普通心电图信号,这有助于提高诊断效率。
强大的采集模块:
CAM HD采集模块能够减少噪音和伪差,提供更清晰的数据,从而更准确地判断是否在起搏器脉冲,并减少因心电信号质量差而导致重新采集心电图的风险。
个性化危机值设置:
MAC5500HD支持个性化的危机值设置,这有助于临床医师快速区分及诊治危重患者,减少人工识别危机值而导致的重复劳动,并保持工作流的顺畅。
缺点
成本较高:
作为一款专业的心电图机,MAC5500HD的购置成本可能相对较高,这对于一些预算有限的医疗机构来说可能是一个考虑因素。
操作复杂性:
尽管MAC5500HD具有强大的功能和灵活性,但其操作可能相对复杂,需要使用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培训。这可能会增加使用成本和操作难度,尤其是在没有足够培训的情况下。
设备维护与更新:
医疗设备通常需要定期的维护和更新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性。这可能会带来额外的维护成本和更新压力。
依赖性与兼容性:
MAC5500HD可能与其他医疗设备和系统的兼容性有限,这可能会限制其在某些医疗环境中的使用。同时,对特定软件和硬件的依赖性也可能增加使用风险。
在实际使用中,MAC5500HD的优缺点可能会因具体的使用环境、操作人员和维护情况而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和使用该设备时,应充分考虑其实际需求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