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中国医疗设备产业的崛起:从安科到迈瑞的创新发展之路

更新时间:2025-02-12 14:03:11 关键词:中国医疗设备

在1990年,受到“21世纪是生物的时代”这一说法的影响,我考入了东大生物医药系。那个夏天,我顺长江而下,抵达南京中山码头。刚入学时,一位学长告诉我,毕业后我可能会被分配到县医院设备科,即使只有一台X光机,只要我专心研究,几年后也能成为当地的X光权威。

中国医疗设备

尽管后来我在通信和芯片领域工作了30多年,但我一直关注着医疗行业。在过去40多年里,国产医疗电子设备产业经历了“群体崛起”,包括监护仪、B超、MRI(磁共振)、CT(计算机断层扫描)等,出现了以上海联影、深圳迈瑞为代表的众多“中国医械茅”企业。

我有幸见证了这段历史。安科引进磁共振,造就了黄埔军校。MRI最初被称为核磁共振,但因人们恐惧“核”,后来改为磁共振成像。实际上,磁共振和超声一样,都没有辐射。

1980年,一台可用于临床的磁共振在美国Fonar公司诞生,1984年获得FDA认证。1979年1月中美建交后,开始了“蜜月十年”,两国在民用科技上广泛合作。我们错过了与国际同步研发B超和CT的机遇,因此中科院决定在MRI上紧跟时代潮流。1984年,中科院的合作医院进口了两台MRI,声学所研究员陶笃纯去美国学习机器操作。

1984年,中科院代表团前往美国考察,访问了Technicare、Fonar和Analogic等多家公司。一个技术小组前往美国王氏公司向王守田博士了解前沿的超导磁体技术。Analogic公司成立于1967年,专注于高科技信号与图像处理,擅长医疗与安检成像产品。

1984年,中科院在蛇口专门成立了科健公司。1986年12月31日,安科在蛇口成立。“安”取自美方股东Analogic,“科”取自“科健”,双方各占50%股份,注册资本200万美元。在这里,陶笃纯从研究员干起,一步步干到董事长职位。

Analogic提供核心部件和技术,安科做系统集成,双方分享利润。美方负责人赖景明博士的导师是在MRI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Paul Lauterbur教授(2003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1988年,安科研发出ASP-015永磁型磁共振成像系统。磁体、梯度线圈、射频线圈、影像链和全套成像软件由安科公司开发。7月3日成功获取了清晰的人体头部断层图像。1989年通过国家科委鉴定。中国成为继美德日之后第四个具有MRI设计制造能力的国家。1992年,安科开发出首台超导磁共振系统(0.6特斯拉)。1994年,安科销售额达2亿元人民币。

由于进口配额的限制,很多医院购买MRI的需求无法实现,而安科恰好填补了这个缺口。深圳中科院先进院毕亚雷曾担任安科总经理,他告诉我,当年安科核心的竞争力之一就是有外汇指标。

赚了“一桶金”之后,安科也引进美国技术做新产品的开发(监护仪、超声、CT等)。

然而,世事难料,安科的大股东科健却出了大问题。科健在1998年和三星OEM合作推出国产品牌手机,很是火了几年。2005年,科健曝出高达15亿元的亏损,迫不得已抛售了持有的安科股权。安科从此进入了股东变换的频繁期,后来也从原址搬到了宝安区的石岩。

而继安科之后,大量医疗器械企业快速成长起来。深圳安科被公认为是医疗电子设备的“黄埔”,陶笃纯被称为“校长”。深圳460多家生产型医疗器械企业中,有近200家与安科有渊源。安科系有多家上市公司,创业者们多来自名校的生物医药专业。

1991年,迈瑞在深圳蛇口成立。七个人凑了3万元,交了租金后,都用在装修上了。迈瑞成功获得了GE和西门子的呼吸机代理权,从中赚到了一桶金。

迈瑞医疗从贸易走上了研发之路,并在1993年推出了国内一款多参数的血氧饱和度监护仪。监护仪的开发门槛较低,适合初创者。

当年某外国品牌监护仪的型号是507、508,迈瑞就将型号命名为509,让人感觉比国外要一些。

到1995年,有了少量基层医院愿当试用的“小白鼠”。国外监护仪普遍要十余万元,迈瑞医疗的监护仪只要4万元。

监护仪大量使用了先进的集成电路,而美籍华人陈立武建立的风投机构华登国际关注芯片与下游的硬科技。